化肥價格的漲跌開關并不掌握在行業(yè)自身的手里。在不把關稅政策作為調控手段的情況下,調控的手段只能是運輸和環(huán)保。運輸是短期的問題,而環(huán)保是氮肥、磷肥中長期內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。從天氣預報看,近期環(huán)保壓力仍然巨大,尿素產能釋放必然受限,價格仍可能走高。
2016年12月23日,2017年中國化肥出口關稅政策出臺,尿素和磷肥出口實行了零關稅,這是繼取消了化肥鐵路運費、電價、氣價等優(yōu)惠措施和恢復開征增值稅后的又一大改革,是化肥市場化的里程碑(鉀肥例外),表明化肥從此步入普通商品之列?;视绕涫悄蛩兀铏C大漲,但筆者前期已經做過分析:零關稅對氮肥的實際影響不大,對磷肥是實質的利好,這里不做贅述。
對于后期化肥市場的走勢,筆者前期曾從估值邏輯、通脹邏輯、外部制約因素等多方面進行了分析,今天作進一步的梳理,從而找出化肥中、長期價格走勢的邏輯主線。
筆者定義估值邏輯為成本邏輯,即價格和成本的關系,其下邊際為直接材料成本,其上邊際為完全成本:當價格接觸下邊際時,供應就會大幅縮減;當價格達到上邊際時,供應就會增加(必須有過剩產能存在作為前提),因此尿素和磷肥價格的第一階段上漲為估值修復邏輯。
通脹邏輯表現為物價的整體上漲,成因有三種:成本推動、需求拉動和固有型通脹(工資———物價循環(huán))。筆者曾專門分析過通脹,認為需求端和國際環(huán)境使得中國不具備通脹的條件,但隨著中國的供給側改革、OPC的限產、特朗普的經濟政策預期、美聯儲的加息和人民幣的貶值,似乎通脹已經來臨。中國2016年11月份PPI環(huán)比上漲1.5%,同比上漲至3.3%,近期又傳出空調等家電開始漲價的消息,PPI開始向CPI傳導。